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清穿同人]团宠十格儿完结+番外完整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3章91

第43章91

王浩然 2023-04-14

  “白莲教下面的一个分支。”乾隆不愿说太多,招呼着福康安准备回客栈。

  德州这里是不能多呆了,不止要准备离开,还得给德州和聊城知府都记上一笔,回京之后找他们问责,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等着降职吧!

  珠锦跟着乾隆去了客栈,乾隆和福康安在房里单独说话,水芝在房里陪着珠锦解闷儿,不停地逗她开心。

  珠锦没心思听,她看着水芝年纪大一点,知道的东西应该比她多点,敷衍地应付了水芝的讨好,问她:“那个清水教是怎么回事呀?你跟我讲讲吧。”

  “奴婢不敢乱说,奴婢家在京城,离着山东也不近,确实听说过一些闲言碎语,具体的却是不清楚。请小主恕罪。”水芝是个很谨慎的人,先给珠锦请了罪。

  “你讲讲嘛,把你知道的都说一下,我就恕你无罪。”珠锦知道她的顾虑,有蒙古金国作为前车之鉴,满族人统治中原,心里也是不踏实,对这种事情格外在意。

  说白了就是汉族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而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们要是不想被汉族同化,用自己的文化来治理这么大的江山是很难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抛弃原本的东西,皇室子弟一直在学习汉族文化,前面几年还好,到了现在,除了这个发型,跟汉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只是与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来讲,他们到来的时间毕竟太短,也没有足够的自信,能治理好这里。每一任皇帝都战战兢兢,平复着自处的战乱,警惕任何一个会动摇统治的人。

  文字狱不就是这么回事?

  珠锦在心里念叨了几句文化自信有多么重要,缠着水芝讲几年前清水教起义的事情。

  “那事儿其实闹的挺大的。”水芝讲话不紧不慢,听着很舒服,她还是有些顾虑,念着小主子心里有数,跟普通的五岁小孩不一样,水芝才跟她详细讲了讲,“有一本小说,叫做《忠义水浒传》,历来被禁了许多次,只是这书里讲的故事太有名了,又是说的山东的事儿,百姓口口相传,咱们也都知道一些。”

  珠锦点了点头,“这和《水浒传》有什么关系?”

  水芝说:“那小说里讲了一百多个汉子在梁山聚义的事儿,有个叫武松的,正是从清河县搬去了阳谷县。后来被逼上了梁山。梁山原本没有土匪,全靠着白衣书生王伦与另外两个头领占地为王,后来王伦被林冲给杀了,才拥簇晁盖做了寨主。说来也巧,清水教那个头领,名字就是叫王伦,家就住在阳谷县。奴婢还听说,清水教里还有个叫三娘的姑娘,跟《水浒》里的扈三娘也能对得上。”

  “啊……”珠锦愣了一下才记起来,施耐庵是明朝人,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不可能以这个故事点为原型写了水浒。这么一想确实挺巧的。

  所以他们是把这事儿当评书听的吗?怪不得水芝这种远在京城的深闺女子都能说出点儿来。

  水芝说:“这个王伦最初就跟《三国演义》里讲的黄巾军似的,用符篆神水给老百姓治病,最初也没什么人管,就这么过了半年多,寿张县地里歉收,知县还强行加税,要收的粮食不止没减,还比以前更高了。王伦治了半年的病,早已有了声望,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带着那群人攻到了临清去。但是咱们朝廷也厉害,直隶总督、河南巡抚,还有额驸那旺尔济、左都御史阿思哈,都带着兵打过去了,四面夹击之下,王伦再无生路,清水教平乱很快就平定了。”

  珠锦听明白了,这次乾隆傻爹做的事情还行,没有出现天怒人怨的情况。

  她问:“那个坏蛋知县呢?”

  水芝说:“奴婢听说,王伦起义原本是定在后面的月份,知县突然要彻查,结果县衙里的衙役,也是清水教的人,及时给他送了消息过去,这才提前起义。他们一路杀到县衙,把知县和差役都杀死了。”

  “倒是恶人有恶报。”珠锦听着更像水浒传的情节了。

  果然艺术源自生活。

  弄清楚前因后果之后,她安心了许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从叛乱中逃出来的乞丐,她真的没有理由开口求情。而且他自己也说,家人都死了,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估计干不动活儿,只能乞讨,还每天提心吊胆的,对着他们说出这些话来,也是存了死志。

  珠锦叹气,要是她不多嘴问那么一句就好了。

  可是如果她不问,又怎么会知道发生在她出生前的事情?

  珠锦突然想到了样板戏《白毛女》里的一句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可惜以她女孩子的身份,能突破世俗制约,自己过得快乐就很难了。

  “你看了好多书。”珠锦把心思藏起来,没跟水芝多讲,“我也想读《三国》和《水浒》,在哪里可以看到?”

  “这个……小主绕了奴婢吧,奴婢不敢说。”水芝求饶道。

  “放心啦,我不会为难你的。”珠锦拍拍她的肩膀,“我不会出卖你的。”

  -

  在德州又呆了一天,乾隆他们迅速收拾东西,往济南那边赶路。

  没人提起那天遇到的乞丐,乾隆也没说过他是如何下的旨意,这件事情就像从来没发生过似的,远远抛在了脑后。

  珠锦看了看雍正,又看了看乾隆,还有旁边的福康安,默默选择闭嘴。

  “济南的风光还是一如既往,朕却已经老了。”乾隆看着外面的景色感叹道。

  济南四面环山,冬天无雪,也没有草木,看起来光秃秃的。泉水没有结冰,只是降水少了,泉眼也没有夏日那般喷涌。

  福康安说:“皇上千秋鼎盛,身体也好,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珠锦很明显能感觉到他俩说的不是同一件事。

  乾隆应该是在怀念孝贤皇后,福康安只听到了他说自己老了。

  珠锦没说话,她完全没见过孝贤皇后,插不上什么话,就趴在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的小山,山上还有几座不太明显的亭子,伫立在烟雾中。

  “在看什么呢?”乾隆去把她揽在怀里,跟着看了一眼,“那是个不知名小山,没什么好玩的。过会儿咱们去大明湖、去千佛山,那儿景色好。”

  珠锦有点高兴,“真的吗?”

  “真的。”乾隆说,“你这一路上都恹恹的,现在总算是精神些了。朕就说你吓到了,让随行太医开了方子,你倒好,还不爱喝药了。朕看你是越来越任性了。”

  珠锦小声哼了一下。

  她没办法对白莲教的事儿指手画脚,哪怕是雍正,也不会对这件事额外开恩。造反是要诛九族的大罪,这个时候珠锦要是共情对方,肯定会招致乾隆和雍正不满,她只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高兴,一路都在撒小脾气。

  “还在生朕的气呢?”乾隆无奈道,“朕是答应过你,让你看《旧唐书》,只是当时朕思虑不周,没想到你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竟然能看得懂,还学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朕不让你读,也是为了你好,这书还是暂且放下吧,先看点别的,不是也很好?”

  他俩之前因为《旧唐书》和《大义觉迷录》的事情闹了矛盾,父女两个一直在冷战,乾隆还以为珠锦仍旧在记仇呢。

  《大义觉迷录》乾隆是不敢提起,就怕雍正突然找过来。幸好有白莲教的事情吸引了雍正的注意力,这段日子雍正偶尔现身,讲的也是白莲教起义的事情,没有聊到《大义》,乾隆松了很大一口气,但又没有完全放心。

  要是雍正知道,自个儿把他的书给禁了……

  乾隆不敢想象,到时候汗阿玛是个什么表情。

  “《旧唐书》我早看完了!”珠锦反驳他,“汗阿玛就算不让看也不行啦。”

  乾隆不让她看《旧唐书》,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包容性太强,发生过一些对清朝来说上不了台面的事儿。

  比如唐太宗杀死兄长继承皇位,还有武则天以女性的身份登基。

  至于□□什么的,倒是在其次,游牧民族一直都有兄死弟及,父死子继的传统。满族虽然不是完全的游牧民族,但是他们的地盘也包括了蒙古,传统都差不多。

  乾隆畏惧的是,珠锦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她的好奇心太重了,对朝堂上的事情也参与了太多。这其中固然又雍正的原因,作为一个父亲,乾隆应该及时制止她,把她的性子掰过来,免得她长大了手伸的太长,影响大清的稳定。

  乾隆说:“朕看你《内则衍义》学的还不够好,等回宫之后,还是得多学学,还有《女德》、《女戒》也都该看看,好收收心。”

  旁边的雍正有些不满,《内则衍义》是他亲自交给珠锦学的,虽然只是认了几个字,粗略通了一遍意思,乾隆自个儿也是知道的。

  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岂不是在打他的脸?

  雍正正想记仇,等待了晚上单独去找乾隆聊聊,顺便说一说《大义觉迷录》,珠锦突然出声。

  “学就学!”

  想要打败敌人,必须得先了解对方。只要她对女德了解的越深,就越能从根本上来辩驳,珠锦说:“汗阿玛多推荐几本书,只是这么一本太少了,几个月就能学完了。我每天都很努力,可以学好多东西呢。”

  乾隆以前觉得珠锦好学是好事,现在就有点头疼了,“倒也不用这么努力……”

  “我人小,懂的事情也少,不努力怎么可以?我也想帮汗阿玛分担忧虑,如果汗阿玛能轻松一点,那咱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玩啦。”

  乾隆不想把权力分给任何人,包括他的儿子和女儿。

  可是珠锦说的后面那句话真的很打动人。

  他确实老了,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不止眼睛花了,耳朵也不怎么灵敏,身体还总会感觉到疲累,记性也在慢慢变差。

  如果真的有人能帮忙分担,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玩儿了……

  可惜懂事的人不是永琰,而是十格儿一个女孩子。

  乾隆思虑片刻,道:“要不这样吧,等回宫之后,你跟着你十七哥和十五哥一起学。”

  永璘永琰看到他们的小妹妹都这么用功,还敢偷懒吗?

  要是他们能带着珠锦玩,让十格儿放弃学习,那也是个好的结果。

  这么一来,还能加深一下几个孩子的感情,日后永琰继位,也好知道该怎么任用这个妹妹。

  惊喜来的太过突然,珠锦有些反应不过来,愣了一下才明白乾隆的意思,迟疑道:“那我不用学《内则衍义》了?”

  乾隆说:“学,怎么能不学?”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