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你好,数学家完结+番外免费无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8章 、旁比里(菲尔兹)85

第48章 、旁比里(菲尔兹)85

只喝三分甜 2023-04-27

  省队选拔、冬令营决赛、国家队选拔, 去年的故事再次上演,不过这次不同的是两个人都是在独自奋斗。

  由于物理竞赛的整体选拔进度要提前于信息学竞赛,所以陈亦桐要比叶瑄早进队两个月左右。基本上到了秋冬季节叶瑄也没有那么嗜睡了, 其实有很多小习惯都是被惯出来的。如果没人每天按时喊她起床,叶瑄也是可以选择性的不睡不困的。

  省赛选拔的这段时间, A班的常规教学课都停了, 全力保障班上同学冲击省赛。叶瑄更是从早到晚的泡在机房里, 不停地练习模拟题。

  天分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赠与,而只是一个人拥有的特定的技能, 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把这份技能练习得炉火纯青。叶瑄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算是一个天才, 她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点天分和九十九分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由东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主办, 所以国家队的集训也会在东海。而CTSC2010(国家队选拔)则是在京北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叶瑄却要再次北上。

  比起陈亦桐理论实验双满分第一的傲人战绩,叶瑄的IOI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她算是半路出家学习信息竞赛, 如果不是因为她强大的数理基础, 可能还走不到CTSC这一步。

  但是在CTSC培训的过程中, 领队能发现叶瑄的知识水平是在呈现指数级增长,在程序循环嵌套这些领域,叶瑄可能进步还有些慢, 但是在递归算法、简单数论证明这些数学领域的东西里, 叶瑄表现出了绝佳的领悟力。

  在国家队集训的时候,叶瑄和陈亦桐也分别收到了各自的offer。叶瑄拿到了斯坦福大学School of Engineering(工程学院)的全奖Offer, 陈亦桐则同时收到了MIT和普林斯顿的Offer。为了怕自己动摇,叶瑄只申请了斯坦福一所学校, 而斯坦福的本科数学教育限制了陈亦桐绝对不可能申请斯坦福。

  五月份, 经过了9个月的比赛流程, 中国队出征2010IOI的名单总算定下,叶瑄担任队长和其他三位同学组成这次的比赛阵容。

  七月份,五大学科的国际竞赛相继开展,物理学国际竞赛在克罗地亚,而信息学竞赛则在加拿大举办,这下两个人真的可是算一个天南一个地北了。

  毫无悬念,陈亦桐带队的物理学竞赛拿到了团体第一的成绩,陈亦桐也以理论满分第一,实验满分第一的成绩创下了IPhO的赛事记录。

  但是叶瑄这边的进展就没那么顺利了,IOI本来就不是中国队的强项,再加上长途的旅行,大家的状态都不是很好。

  飞行过程中,航班遇见较为严重的气流颠簸,叶瑄直接吐得天昏地暗,差点连开营仪式都没参加。

  第一天是练习考试,叶瑄很明显地发现了例题和在京北参加的模拟赛有很多的差异,四个练习题里有三个交互题,而几乎没有纯算法题。

  叶瑄立刻找到了领队冯铭轩反映了她的猜测,认为今年的题目可能不会向往年一样有那么多的算法了。

  领队也非常重视叶瑄的看法,直接把官网的例题,和加拿大信息学竞赛的出题套路打印下来发给大家了,至于大家看不看那就是另一说了。

  信息学竞赛一共分为两个比赛日,每天会有四个题目,选手们没做答完一个题目。就可以在token里实时查看自己的分数,场外的教练也可以通过token查阅全部选手的分数。也就是说在你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结果其实已经出来了。

  果然第一天的题目同叶瑄预测的那样,有三个交互题和一个传统的算法题目。可以看出来命题人在有意区别IOI和ACM两个比赛的风格。

  实际应用当中,很少出现给定数据离线计算处理的情况,多是需要一些在线的交互算法,这也符合现实对于算法的需求。

  叶瑄的作答还算顺畅,她在预料到题型可能的改变后,昨天直接通宵把加拿大信息学竞赛相关的题型刷了一遍。

  做完了前两道较为简单的题,叶瑄的实时得分来到了187,暂列场内第三。剩下的两道难题,她选择了先进攻她不擅长的language的部分。

  最后她的策略也是正确的,一试总分拿到了336分,位列全场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天才选手帕恰诺夫。

  一试比完,剩下三个同学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三个人都没达到300分,总分已经差美国队接近60分了,如果二试发挥再出问题,可能银牌都不保。

  一试和二试之间还隔了一天的旅游日,中国队的选手都选择留在学校里上机,到时候考完了怎么玩都行。

  可惜第一天的颓势太大,纵使二试中国队总分第一,两项加起来还是不如美国队仅仅拿到了第二。

  中国队取得了2金2银的成绩,不如美国队的三金一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名是一位俄罗斯选手,第二名就是叶瑄。

  叶瑄作为一个高中才开始接触信息学竞赛的人,现在能达到这个成绩,已经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了。

  比赛结束的当天,斯坦福大学的招生秘书直接买了头等舱机票邀请叶瑄去参观校园环境和实验室,生怕叶瑄被其他学校抢走了。

  “Sorry,keep it a secret!I will choose Stanford without doubt.”(我想还是让学校保持初见的神秘感吧,我会选择斯坦福的)

  叶瑄还是选择跟随大部队一起回了中国,九月份她即将启程前往斯坦福,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所以想把宝贵的时间留给母女之间的相处。

  叶瑄的高中生涯结束的那么突然,好像还没有咂摸出味道就已经戛然而止了。

  九月份临行前,陈亦桐和叶瑄相约回校去看康维宁,而康维宁已经开始接手一个新的竞赛班了。

  一般竞赛班常设两年,高二还没有拿到保送的同学要转去常规序列班级参加高考,已经拿到保送的同学视个人意愿是否继续参加常规文化课学习。

  所以康维宁带完他们班高二就要重新去高一接手一个新的竞赛班了。

  叶父叶母因为签证问题没办法送叶瑄去美国,只能拜托给了陆嘉茵。所以陈亦桐选择了东海直飞旧金山的机票,安顿好叶瑄后再飞马萨诸塞。

  同时陆嘉茵也申请了奥蒂斯艺术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准备陪陈亦桐在美国一起读书。

  不过陪陈亦桐这个说法倒是有待商榷,奥蒂斯位于加州和叶瑄的学校很近,两个人似乎把陈亦桐孤立在了遥远的麻省。

  不过陆嘉茵这样选择是有她的考量的,叶瑄目前还不满18岁,根据美国法律需要指定一名监护人,而陆嘉茵就是这个最好的人选。

  叶瑄的大学生活融入地很顺利,比起前世在MIT的学术化氛围,她可能更喜欢斯坦福商业化的风格。前世叶瑄没走几步自己选择的路,而这一世她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每周末叶瑄没课的时候,会和陆嘉茵一起在加州周边逛逛,这边华人很多,而陈亦桐就只能孤家寡人自己泡实验室了。

  来到斯坦福,叶瑄才知道湾区这边的精英家庭有多卷,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崇尚快乐教育。能和叶瑄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同学,除了自己天赋异禀,家庭的培养也发挥了很大的因素。

  为了跟上大家的进度,叶瑄在课余时间基本泡在了图书馆和机房里。“那个坐在B-5位置的中国女孩”成为了叶瑄身上的代号。

  在这里,叶瑄也交到了新的朋友,还碰到了老熟人唐嘉鸿。叶瑄觉得没有陈亦桐的日子或许过得也挺不错的。

  而另一边的陈亦桐在MIT过得也算舒心,这里崇尚学术,课堂和课下的项目格外硬核。陈亦桐可以正当地拒绝他认为的一切不需要的社交。

  才大一,陈亦桐就被邀请进入了菲尔兹奖得主Seon的实验室,开始了系统的学术训练,这在天才辈出的MIT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

  不过陈亦桐也是有些遗憾的。有时候在图书馆看到小憩的姑娘,他会想叶瑄现在还有睡午觉的习惯吗?会不会有人记得喊她起床。有时候看到课堂上和老师据理力争肆意张扬的姑娘,陈亦桐也会在想叶瑄一定也会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亦桐感觉到了自己的烦躁与日俱增。和叶瑄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如同喝下一杯清凉的冰水,让内心变得缓和而安定,仅仅是安静地坐在一起,不需要多的表达,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

  如此轻松,如此轻易满足,这就是和叶瑄在一起的习惯,但是现在陈亦桐可能也要学会戒掉这种习惯了。

  作者有话说:

  1.其实物理竞赛和信息学竞赛的选拔流程完全不一样:

  (1)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将于2009年9月6日举行预赛,9月19日举行复赛的理论考试,决赛活动将于10月31日起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物理学会、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承办,国家队选拔在1月份。

  (2)IOI2010中国队选拔赛暨精英赛(CTSC2010)将于2010年5月3日—5月6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

  (3)物理竞赛的亚赛和世界赛的选拔都是一起的,而CTSC和APIO(信息学亚洲赛)是完全独立的,四大学科竞赛的决赛承办方一般是各地的高中,然后当地大学辅助出题和阅卷,而信息竞赛的主办方一般都在高校。

  2.中国的信息学竞赛其实是崛起的比较晚的,但是这两年的成绩非常不错,也大幅提高了信息竞赛的水准,时有选手的编程比标准答案运行更快的情况出现。在信息竞赛的历史上,也出现了中国优秀女孩的身影:1995年中国队首次派女选手参加IOI,结果两位女选手杨域和林凌荣登金牌领奖台,填补了国际信息学赛事上女选手从未拿过金牌的空白。08年IOI金牌得主陈丹琦也被喻为信息竞赛的黄金一代。

  3.为什么这么磨磨唧唧,作为言情小说还不能谈恋爱,因为女主还不满十八岁,还要再过半年才能成年啊!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