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当女主穿越到男频文 [银推]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作品相关 (5)(2/2)

作品相关 (5)(2/2)

橙汁感谢 2020-02-26
,应该能治理的很好才对。

    “天灾之下,人力终有穷尽时。”天上京非常幸运,忠州那边有山,山似乎挡住了来自孟国的蝗虫,虽也有蝗虫的踪影,但江尤说蝗虫能吃,嘴馋的百姓没事儿就去逮蝗虫吃,所以蝗虫并未成灾。

    离孟国更远的上霸与清州,更是毫无影响,今年天气炎热,少有雨水,却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

    以前张三从不信什么天命所归,如今见了吕国和孟国的惨状,再看天上京地杰人灵之象,他有点儿相信了。

    或许长公主尤,真是天命所归之人,不然为何所有国家都天灾**不断,唯独长公主境内如此平静,虽有**,却无天灾。

    道理很简单,江尤她有神力。

    神力无所不能,这也是江尤平常不动用的原因,她每天用神力卜算一下接下来的运势,如果有大天灾,她就用神力挡了。

    谁说上霸没有蝗灾,只不过是因为江尤一边用神力挡着,一边下达了许多预防蝗灾的命令,比如趁着拓宽河道,沿着河岸挖蝗虫的卵,比如养鸭子叫鸭子去田野里吃蝗虫,还有跟百姓说蝗虫很好吃,烤着吃非常香等等。

    双管齐下,才有如今的稳定。

    “长公主,孟王室收下了您送去的粮食,答应可以将那三十万流民放进来,但要求您再送粮食过去,他们要动用军队警惕吕国,让您出这份军粮。”

    说是军粮,其实就是狮子大开口。

    江尤送过去的那份粮食已经足够多了,却还是没有填饱那群人的胃口,或者说,太多的粮食,激起了他们的贪婪之心,所以还想再要一次。

    “给,顺便将新出的香皂送去几块,对了,那香皂在外头的名字叫天药神香,用久了可以延年益寿,那东西长在花蕊之中,此花长于火炉之上,乃是神仙赐下的花,这套说辞不要忘了。”

    江尤表示,前脚她送去多少粮食,后脚她就可以用造价低廉的香皂,赚回来多少粮食。

    目前孟国过得艰难,需要一笔粮食度日,江尤也不想早早的叫别的国家吞了孟国,所以她得给孟国续口气。当然,这口气既然是她续上的,等她不想续了,自然就能撤掉,叫孟国死无葬身之地!

    张三没想到,他这前脚刚回来,后脚就又走了。

    不光走了,这次他还带了三千兵士。

    比起三十万人,三千兵士毫不起眼,但不出兵,江尤很不放心。谁知道孟国那边打什么主意,若是他们真的饿狠了,一个个被贪心蒙了眼,觉得天上京好欺负,想出人头粮食的要法来呢?

    江尤从来不高看人的道德底线,尤其是政治家。玩政治的,都心黑。

    江尤不知道的是,孟国确实有人头粮食的想法,有人提议让江尤一个人头拿一份粮食出来,理由是那三十万流民在孟国境内停驻时间过长,消耗了孟国的粮食,这个建议被右相狠狠打了回去。

    三十万流民都没进孟国一天,到现在还在孟国边境之外呆着,这会儿要人头粮食,万一江尤一狠心,不想给了,也不想要人了,那三十万流民马上能变身暴徒,将孟国的边关攻破!

    三十万流民,放在哪里都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虽说这里头大半是老弱病残,但谁说老弱病残就没有杀伤力了?兔子急了都能咬人,何况人。

    等张三带着三千兵士到孟国,孟国的官员更是打起精神,不敢懈怠,也不敢多要好处了。

    天上京早不是江尤刚去时萧条的模样,蒋震手下如今已有将近五万的蒋家君,大族们的私兵加起来有两万,原来魏国的战俘修路修工事后,一大半归还给魏国,有将近五千人留在天上京,成了天上京的子民。不知不觉中,江尤的势力已经极大。

    三州之地,外加能拉出十万青壮年为兵的领地。

    还把江尤当原来任人欺负的公主的话,注定会吃大亏。

    孟国官员捧着来自天上京的天药神香,闻着自家小妾手上散发的香味,身上湿滑的触感,叫他们爱不释手。然后默默掏出粮食和金银财宝,拽着张三就想要求宝。

    “长公主,那天药神香真的能吃吗?吃了后,会让人长生不老?”

    张三走后不到七日,花容突然问了江尤一句话,叫江尤愣了很久。

    “你在说什么呢,那是香皂,用来洗脸洗手的东西,你听说过有人吃皂荚,然后长生不老的吗?”江尤哭笑不得,她给香皂编了个好故事,竟然叫一群人信以为真,真觉得那是花里长出来的精华。

    由草木灰、动物油脂与花露做成的香皂,还高温熬煮过,吃一两口应该吃不死人,但想要长生不老,那就是说笑呢。

    别说长生不老了,江尤不知道这里头有什么化学式,她只知道,人吃多了这东西,是绝对会出事的。

    没听说谁成天吃灰能吃的长生咯。

    “外头都是这么说的,张三大人将天药神香带到孟国国都后,孟国那边的士族就派人前来求购,听说好几个大族官员家里的天药神香,都做高价卖了。长公主,那是官府送与他们的俸禄,这样高价卖了,于理不合吧?”花容想不通哪里不合适,反正就是觉得,身为官员,他们却高价卖香皂,和商人行径相似,不太好。

    “物品的价值,在于人对它的需求度,若真有人高价买官员的香皂,说明咱们天上京的香皂成了紧俏货啊,是好事。”江尤露出了财迷的笑容,她已经能预想到以后天上掉钱的好日子了。不过想到那三十万流民,江尤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三分,“之前叫你办的事,可办妥了?”

    “办妥了,户籍部的官员已经全部到位,只等着流民过来,为他们上户籍了,这事儿他们有经验,应该会比初到天上京时快上许多。”

    “上户籍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便是要好好安置他们。叫天上京的商户注意,等那些人上户籍的时候,可以在旁边看着点儿,若是有满意的便领走。初时雇工必须提供食宿,每月要有工钱,一切按照官府新发布的劳工合同办。”

    江尤为了解决人手和流民问题,也是操碎了心。

    劳工合同是江尤新立的一项规定,上头规定了工人基本的待遇,如果店家不按照这个待遇去雇工,工人可以选择去衙门状告商人。

    其实这有个隐藏弊端,一旦经济不景气,店家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就会产生大量没有合同的黑户雇工。

    但想来想去,江尤还是拿出来了,她需要用官府的威严暂时稳定此刻的局面,至于日后如何,只待日后再解决。这世上从来没有万全的方法,只能未雨绸缪,亡羊补牢。

    “诺,长公主,若是那些流民中有拖家带口,或是身体残疾,年老体衰之人,该如何是好?”

    年轻有力气,能干活的流民肯定会被选走,但那些条件不好的,也肯定会剩下。天上京只能留住一小部分人,大多数流民都符合花容所说的特征,他们注定会被店家略过。

    如果实在活不下去,那些人会不会自卖己身为奴?天上京自江尤来后,一直严厉打击人口买卖,尤其是变良为奴,逼良为娼两者,因为此事站得住脚,乃是大义,再加上天上京百姓过得好,所以无人反对,百姓反倒非常支持江尤的行为。

    但现在这个世道,奴隶的存在是必然的,如果江尤敢废除奴隶制度,那全天下的百姓都不答应。

    “放心吧,不要小看人民群众的力量,在孟吕边关,他们靠着大山,活过了将近两个月呢。”江尤敲了敲书案上的文书,眼中闪过几缕微光。如同晨曦照破暗夜,明亮而温暖。

    自被赶出吕国后,那群流民两个月都在边关外生活,边关有林子,正值夏季,不缺粮食。再加上原相那边粮食和医药的救济,三十万流民到现在一个都没少。

    穷的叮当响的吕国,一个辞职回老家的宰相,都能将三十万流民养活两个月,没道理来了她繁荣昌盛的天上京,反倒叫他们饿死了。

    南方气候湿润温暖,即使是冬天,晚上也不会降到零下十几度,尤其是现在这个时期的南方,到了冬天并不会非常冷,理论上来说,现在垦荒种地,到了冬天,依然可以收获农作物。

    最近周恒通搞米田共积肥,设立的实验田已经丰收了,再过不久,周恒通大概就能出一本关于农业的书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万字大章

    我要累死了QAQ

    给我姬友梦打个广告她新书《和学霸锁死后,我啃砖头都是龙虾味》

    超级甜的校园甜文,我反正很喜欢看_(:з」∠)_去打个卡收藏一下呗,爱你们,比心心!

    流民到了

    今天的天上京十分热闹。

    一大早就瞧见各个城门外的亭子里坐上了户籍部的官员, 摆好笔墨纸砚,旁边还有官府的兵士挑来的木箱,里头放着许多空白的木牌,雕刻画像的木工画师已经就位,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工作。

    城内也是人声鼎沸,许多店家关了自家的店, 大清早就同家里的壮年过来, 蓄势待发,准备一会儿抢人。

    “周大哥?周大哥今日也出门了啊!难度周大哥店里也缺人手?可我听说前些日子, 您表侄一家前来投奔了?按理说, 您这人手不会不够用啊!依我看啊,一会儿来的都是流民,谁也摸不清脾性,哪儿有家里人用得放心呀?”

    “呵呵,原来是罗贤弟。我这店大, 不比罗贤弟的小店, 多一两个帮忙的就转不开身。别说我表侄子一家来帮忙, 就算再来个表侄子, 我这儿也缺人啊。既然罗贤弟你放心不下来流民品性,那不如打道回府去吧?”

    “你!周达!别以为今天你带的人多, 就能挑走最好的!我告诉你, 我带的人也不少!咱们走着瞧!”

    两个中年老头子对视一眼,气哄哄的别过头去,拉着自己带来的家仆, 准备一会儿上去抢人。

    天上京缺人手缺到工钱已经给的非常高了。

    像给大族子弟宴席上送菜肴美酒这种事,搁在以前,那是不要钱也要抢破头的好活计,但放到现在,大族必须出一笔不菲的工钱,才能叫酒楼派人送菜,若是太远,即使加钱,酒楼也是不愿意送的。

    没办法,酒楼本身就人满为患,恨不得一个人手当两个人使,出去送一回宴,指不定要耽误多少工夫,如今天上京做生意讲究诚信和快速,像酒楼这种地方,服务不周到,上菜速度太慢,都会降低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导致生意变差。

    周达想起自己的表侄一家,心情变得不太好。他今天之所以过来抢人,是因为表侄子不好使唤。

    表侄子原来住在孟国的林州,位于孟国国都东面。

    如今虽说长公主的忠州、清州与上霸还在孟国名下,但在百姓心中,长公主手下的地盘已经是另一个国家了,像如今忠州和国都那边的人家都不太通婚,忠州和国都的百姓认为,若是通婚,就算是两国通婚,对百姓来说,不是好事。

    周达这个表侄子,原本在林州一大族门下做门客,读过书,虽是寒门出身,上数几代却也来历非凡,因此这个表侄子和周达往昔并不常来往。

    想想也是,周达摇摇头,他什么出身?他父亲祖上是杀猪的,这一脉几代行商,好几个国家来回窜,居无定所,哪儿比得上人家祖上出入朝堂来的光鲜?

    周达想到这儿,更觉嘲讽。他不怪表侄子成日里没好脸。

    这世道变化无常,风水轮流转,林州内民怨四起,表侄子投身的大族自身难保,害得表侄子身无分文跑到天上京来投靠他,仰他鼻息过活,若他也经历一番这种糟心事,他估计会天天哭几声,散发心底的阴郁之气。

    周达想的开,他这个表侄子好歹读过书,长公主最是看重人才,如今这世道,读过书的都是人才,只要他表侄子安下心好好生活,很容易就能站稳脚跟,届时他们两家便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互不相干了。

    现在帮表侄子,不过是看在两人身上微薄的血缘。

    周达又觉得好笑,他一个无奸不商的商人,怎么还有这样的好心肠呢?要说日子真是过得越来越好了,他都有心思帮别人了。

    很快,天色大亮,将近正午了,大路的另一头,出现了长长的队伍。

    走在最前头的是一身银甲红披风的小将,天上京的百姓认识他,他叫蒋文,是大将军蒋震的族弟,同时也是天上京的城管将军,负责天上京的守卫。

    在他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大军,等大军近来才看到,这大军之中,多得是衣衫褴褛的流民,且大多数是老弱妇孺,少有几个面黄肌瘦的男人掺在其中。

    “娘,我害怕。”

    流民之中,一个孩童拽着身边的妇人衣角,他叫大娃,今年七岁了。他的头很大,骨架如干柴般瘦小,说是五岁,也是有人信的。

    大娃满是畏惧的看着立在远处高耸的城墙。在他的记忆中,这样的城是不能靠近的,会有人挥舞兵器将他们赶出来。邻居家的哥哥曾经因为靠的太近,被尖锐的长木仓指着,后来走丢了。

    “没事,这里是天上京,不是吕国。”妇人强装着镇定,安慰孩子,同时她满眼畏惧的看着前头高头大马上的小将军,心底又不自觉的生出一丝希望。

    这几个月,她过的很不好。

    不,是自打她生下来,就没有过过好日子。

    妇人叫元娘,出身普通的佃农人家,家里帮大族耕种着几十亩田地,靠着微薄的粮食养活一家子。她原本有三个兄弟,四个姐妹,如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后来璜河发洪,第一次发洪时,元娘嫁人两年,孩子两岁了,那时日子过得很不好,她身子弱,生下大娃后,一直没法怀孕,或许这是老天爷对她的恩赐,她没有经历丧子之痛。

    那次发洪,元娘男人家里租来的田地被淹了大半,大族的老爷将元娘丈夫抓走做了家奴,本想将元娘也抓走,卖到说不得的地方去,但因为有原相的公子下来,抓了一批贪官污吏,大族害怕出事,放了元娘一马。

    元娘那时就以为,自己会死。

    一个弱女子,带着跑起来不稳的小孩子,如何在乱世中苟活?

    还好那家大族有一族人在朝为官,被原相公子抓起来了,大族为了赎回那族人,将那一处的田地都卖了,连同家奴也卖了。

    元娘男人机灵,趁着慌乱跑了回去,心惊胆战的过了大半年,见无人来查,他们就一家子便换了地界,又租了另一个大族的田地,日子勉强也过的下去。

    元娘想起以往的日子,似乎那段日子只有辛苦,但也不是没有温暖,她的男人,那个并不高大的男子,拼着性命也要养活她和大娃,更是在洪水中,为了救他们,没了性命。

    “娘,我想爹,爹爹什么时候回来找咱们呀?秋收快要过了。”大娃拽着元娘的衣角,小声的说着。

    他记得秋收的日子,小时爹也消失了一段时间,但在秋收后,就又回来了。

    元娘搂紧孩子的肩膀,将大娃的头搂入怀里,不叫他看见自己脸上的泪。

    回不来了,这一次,是再也回不来了。

    “快了,快了,等日子好奇了,大娃长到娘这么高,爹爹就会回来了。”

    “好,那大娃一定听娘的话,好好摘果子喝草汤,快快长高。”

    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不懂为什么要露宿荒野,为什么一夕之间走丢了那么多人。

    元娘鼻尖泛酸,却不敢哭出声,只笑着说一切都会好,实则心里一片绝望。他们像是牛羊一样,被人从吕国赶到了边关,围在边关外两个月,又被人从边关赶到了这里。

    天上京,她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接他们的兵士说,这里是长公主尤的领地,可长公主尤又是谁?元娘只知道一个大人物,那就是原相嫡子白锦公子,那是她的恩人。

    如果天上京能叫大娃活下去,那长公主尤,就是她记住的第二个大人物。元娘默默祈祷着,带着大娃跟在兵士的身后。

    很快,她就看到了许多人。

    那些人和他们不同,他们身上穿着得体的衣服,虽然是麻布,但上头却绣着大族老爷们身上才看得到的纹路,她还看到几个女子,那些女子穿着好看的衣服,头上戴着简单的首饰,脸上好似抹了粉般白皙透亮。

    这些人是谁?是哪家的大人吗?为什么在城外聚成一团,还一直看他们?

    元娘想起了唯一一次面见大人的场景,那是大族家中的奴仆,她跪在地上,哭着喊着,求那人不要将她男人掳走,不要将他们卖为奴隶,最后却被人踢了一脚,疼的无法起身。

    他们要被卖了吗?这些大人,是来买他们的吗?

    “排好队,到前头同户籍部的大人说明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然后去画工那里,领自己的身份木牌。”看到这么多人过来,户籍部的兵有点儿慌,说话声音都有些发颤。

    流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动弹。说话的兵士见此情形,心中倍觉尴尬,身体僵直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忘了吗?大人昨日才交代的事,这些人都是吕国人,你说孟国话他们哪儿听得懂啊!”

    同僚见兵士尴尬,戳了他一下,小声提醒道。

    “哦哦,对啊!”兵士恍然大悟,他还在想是不是流民不服管教,才不动弹,都在想要不要提刀暴力威胁一下心思不纯的流民们了。想明白后,他有用吕国话喊了一遍,这次流民们终于有反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 没榜,没有码字的动力QAQ

    我刚入v就轮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o(╥﹏╥)o

    算了,去打字,晚上应该还会有加更掉落,么么哒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我偷大米回来了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书友498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好吃一碗粉 10瓶;当归叶子 5瓶;书友498、征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花茶与糖

    流民中走出几个老者, 颤颤巍巍的走到兵士跟前,弯着腰,小心翼翼询问该如何去做。排队、户籍部、画工、身份木牌,这些词他们从未听过,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经历了刚刚的尴尬,兵士态度更好了些, 他为自己对流民的偏见而愧疚, 因此态度温和,非常细心。

    天上京一共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大概分了将近十万的流民, 十万人,一两天肯定没法统计完,没有进行统计的流民要在城外住上几日。

    为此,江尤特意吩咐了军队方面,必须加派人手过去维持制度, 还让兵士在外头搭建些草棚。

    元娘站在烈阳之下, 她前头还有许多人, 现在他们都在排队, 要录入户籍,还要刻画身份木牌。

    元娘不是很明白这些词的意思, 她只是听那些兵士的话, 不敢多问,旁人做什么,她就跟着做什么。

    “娘, 渴。”大娃热的一直在流汗,他渴的嗓子发干,眼前犯黑,发出微弱的声音。

    元娘知道,大娃是个好孩子,如果不是渴的不行,他绝对不会说出来添麻烦的。

    但现在要去哪儿要水喝呢?

    这里不是野外,没有山间小溪可以随便喝水,远处是打扮整洁的大人,近处是手握刀剑的兵士,有些流民身上带着竹筒,但这样的天气,他们不会将水送与她的。

    元娘试探的问了句身边的流民,那流民心善,用竹筒盖子,盛了一点点水出来,只够大娃润唇。

    大娃珍惜的舔了下,剩下一点点递给了元娘,元娘摇摇头,舔了舔干皮的嘴唇,说自己不渴。

    旁边的兵士,似乎注意到这边,元娘一抬头,正对上那兵士的眼神。

    那个兵士,很年轻,大概十六七岁的模样,但是他很高,比元娘丈夫高出一个头去,还很壮,元娘觉得,这兵士的手臂,比她大腿还粗。

    元娘赶紧低下头,这样强大的兵士,若是惹到他,一脚踢过来,她大概会没命。

    她可以死,但她不能死也不敢死。若是大娃没了娘,在这世道,要如何活下去啊?

    那兵士皱了皱眉,同旁边另一个兵士说了两句话,元娘用余光注意着那兵士,见年轻的兵士说话时一直看她,吓得她手脚发麻,脸色更为苍白。

    “娘?”大娃感觉到元娘的异样,小声叫道。

    “大娃,大娃,一会儿若是有人来寻娘,你一定要跑的远远的,跑到刚刚那位给你水的婶婶身边去,只说是她的孩子,知道吗?”元娘见那兵士突然走了过来,更是吓得不行,这会儿她反倒冷静了些,拽过大娃她连声叮嘱。

    大娃被她说的一头雾水,他不知道元娘为何这样说,他只觉得自己要失去娘亲了,大大的眼睛瞬间盛满了泪水,落到衣襟上,消失无踪。

    他不敢大声哭,因为大声哭会惹得旁人心烦,会惹来旁人的呵斥,会让娘卑微的道歉。

    “娘,娘,不要丢下大娃,不要丢下……”大娃小声说着,他知道,自己哭起来声音会很大,必须小声说话,不然会旁人会很烦。

    “大娃,我的大娃。”元娘见孩子无声无息的哭着,心里如同刀割,为何活着要这样艰难!

    她和她的丈夫,安安分分的种着田地,却遇天灾**,几番挣扎,最后依旧落得远走他乡,家破人亡的下场。她的孩子,那么听话,那么聪明,她的大娃是天底下最贴心的孩子,如今却要过没爹又没娘的生活。

    为何,为何会如此啊!

    “这位大姐,孩子可是累了?这天忒热,站着肯定难受。少将军已经派人去城里抬水了,一会儿在路边会搭上草棚,受不了可以说一声,进去避暑喝茶。”

    正当元娘和大娃进行生离死别时,年轻的少年音在元娘耳边响起,他说着并不纯熟的吕国话,磕磕巴巴,话语间却带着元娘少有听过的温和。

    元娘和大娃傻愣愣的抬头看向兵士,年轻的兵士面对两张相似的脸,还有那一模一样哭啼啼的表情,有些害怕的退后半步,然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我是刚学的吕国话,说的不太好。孩子是不是渴了?大人渴会儿没事,孩子可不能渴着,我这里有水囊,今晨刚煮开的水泡的花茶,这会儿估计凉了,凑合着喝罢。”

    年轻的兵士有个毛病,那就是紧张的时候喜欢絮叨,嘴不停的说着话,好像能缓解尴尬的气氛一样。

    同僚们都很烦他这个毛病,但在元娘听来,却叫她慢慢平息了恐惧。

    原来这样强大的人,也会有可爱平常的一面。原来穿着甲胄的兵士,不是每个见到他们,都会喊打喊杀,要她的性命。

    “谢,谢谢。”元娘迟疑的伸出手,接过年轻兵士的水囊,水囊很软,用盖子接半盖子的水,元娘发现,那水是淡红色的,还散发着微微的花香。“这水为何……”

    “是茶,花茶,长公主十分喜爱这种花茶,再加上制作简单,喝起来十分香甜,所以我们天上京的人都很喜欢喝。在南街有大店铺可以直接买到,也可以去西边的小吃街买,不过会贵一些。西街的花茶里会加糖和蜂蜜,特别的甜,小孩子很爱喝,可惜我这只是普通的花茶……”兵士说着说着,不知道想起什么,看着大娃怔怔出神。

    元娘本来听的认真,见兵士开始盯着大娃,又警惕起来,她偷偷往前挪了挪,阻隔在兵士与孩子之间。

    “我妹妹若还活着,大概同这孩子一般大了,她最喜欢吃山上的甜果子,每次吃到一颗都会高兴的笑。现在我可以为她买香甜的茶,她却再也喝不到了。”兵士低着头说道,明明已经长成如山般可靠的男人,此刻却好似比她身后的孩童,更为脆弱。

    元娘有些不知所措,她不知道什么叫悲伤,因为她的生活,全被活下去的执念所占据。

    幼时兄弟姊妹死了,她不知悲伤,少年时父母去世,她不知悲伤,如今她的丈夫死去,她亦想不起悼念。

    或许不提起,那些人就能一直活在她身边,给予她活下去的勇气。

    “大姐,您在这儿等些时候,正巧西街的商家都在,我去叫他们送来一杯。”兵士的悲伤来的快去的快,日子总要过下去的,为了那些已逝的人。

    元娘来不及阻止,年轻的兵士已如箭矢般,被放了出去,跑入人群中,一会儿就不见了。

    元娘低头一看,她手中还拿着水囊。

    “娘,好喝。娘也喝。“大娃喝了一口盖子里的水,这个名为茶的饮品,带着微微的苦涩,以及更多的甘甜。大娃只觉得一口下去,从舌尖到整个嘴里,全是甜味。

    他从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水。

    元娘摇摇头,“娘不喜欢吃甜的,大娃自己喝吧。”

    大娃执拗的举起盖子,非要元娘喝一口,元娘没法说服他,最后只得用舌尖沾了一口。

    微微的苦,与更多的甜。

    之后好一会儿,兵士都没再来,元娘看到有大马车从城内驶出,兵士们在空地上热火朝天的开始建草棚,非常简单的步骤,在地上立起四根柱子,再将大大的茅草编制的棚子盖上便可以。

    元娘觉得这样的房子很好,比她原来那四面透风,屋顶漏水的茅草屋还要好。

    但听兵士们说,这只是用来暂时歇脚的。

    也是,这样好的屋子,怎么可能是给他们住的呢?

    城内又运出来好几辆马车,车上有大大的木桶,木桶边上有竹管,上头塞着塞子,将塞子拔下,里头的水便会流出来,还有许多大大的陶碗放在一旁。

    有人手上用竹筒带着一堆竹签子,发给每个等待的流民,元娘接过自己的那份,低头看着出神。

    这是什么东西?窄窄的签子上,似乎还印着花纹,元娘觉得,那花纹有些像字,但她不敢确定。

    “天热,大家拿上签子,过来歇脚吧!”大木桶被抬进一个个草棚内,有几个兵士大声喊着。元娘见其余流民被兵士引着入草棚,她不敢上前。

    她还要排队呢。

    “在这儿站着干什么?你这不是拿了签子了吗?一会儿到你号会有人通知你,快进去吧!”负责引流人群的兵士见元娘还站在原地,轻声通知道,他低头看了眼小小的大娃,黑黝黝的脸上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从怀里掏出两块糖,塞给大娃,“孩子还这样小,再晒下去会中暑的,快进去吧。”

    元娘诚惶诚恐的连连点头,她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点头,又是怎么带着大娃进草棚的。

    这个地方的兵士,有许多好人啊。

    大娃好奇的看着手中的糖果,漂亮的纸里包着什么东西,他闻到了香甜的味道,但他不敢打开。

    “大姐,你们在这儿啊!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这边来。给你,这是西街的花茶,里头加了长公主新研制出的白糖,特别甜!还好那花茶铺子的老板新签了两个百姓做跑腿,否则不会这样快送过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今天的更新完成~

    么么哒!晚安!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19 11瓶;溱倾 5瓶;随水 3瓶;情瑟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藏书学院

    一直到从户籍部官员手中接过身份木牌, 元娘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她一手捧着早已冷却的竹筒,拨开竹筒上的小盖子,就能喝到香甜可口的茶,一手拿着自己和大娃的身份木牌,上头有她和大娃的小像。

    “娘,这里的大人真好。”大娃拽着元娘的衣摆, 有些开心的晃了晃, 刚刚送小像的官员见到他,同那位兵士一般, 送给他两块糖果。

    他已经知道用漂亮的布包裹的小块东西叫什么了, 不对,他们说那不是布,是纸,纸包着糖。可纸又是什么呢?

    大娃这样想着,心里像是有什么在跳, 雀跃的心情叫他忍不住笑意。

    好像这一切, 都会变好的。

    “这孩子真漂亮, 好生乖巧啊。”

    元娘和大娃刚走出人群, 就被另一群人围上了,她们多是年轻的妇人, 同元娘差不多的年纪, 却比元娘更显年轻,身上穿着整洁的衣衫,手指有些粗糙, 却很是白皙,一看就知道没在烈阳之下做过农活。

    其中一个面善的妇人走到元娘跟前,蹲下身平视大娃的眼睛,满是真诚的赞扬孩子的容貌和品性。

    大娃第一次被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