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小两口儿(种田)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31章187

第131章187

秦筝赵瑟 2022-12-20

  看来婆婆应是听见了她之前在院子里同香秀爹娘的对话。

  不过院子本来就不大, 香秀娘说话又没压低声,她嗓子还粗,婆婆听见了那也是很正常。

  她也是因为中午那个插曲, 刚才给婆婆报账的时候, 才特别说了想要补贴香秀家二十文铜钱。

  婆婆是娇养出来的小姐, 哪里受过乡邻这样子的闲气?芦花不希望婆婆听了后又将气撒在小萝卜头身上或者自己身上, 干脆破财消灾。而且齐书那边也不知顺利不顺利,总之短期内还得厚着脸皮在香秀家里住着,不好将关系搞得太僵了。

  可是, 烧木炭这种奢侈的事情, 她却是不敢干的。

  这地方,木炭不是论斤卖的, 而是论车卖。

  你要么买半车, 要么买一车。人家给你拉到家里,送货上门。

  一车就是千来斤,像她们一家三口, 用一个冬天没问题。

  但是价高, 一百斤木炭约索价四钱。

  一钱大概价值四文铜钱,也就是一百斤木炭要卖十二文铜钱。一车炭,便是一百二十文---这是最次的炭价, 想要郁家从前烧的那种无烟还有香味的炭,价格至少翻一番,不敢想。

  但即使这价格,都可以买十只老母鸡了。

  说起来, 她已经三个多月没尝过肉味儿了, 嘴里要淡出个鸟来。

  每日照镜子, 双眼黯淡无光, 一脸发黄,头发皮肤都没有光泽。就觉得,不光婆婆老了十岁,自己一个还不到二十五的姑娘呢,可照镜子看,却是都快像三十来岁的妇女了。

  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要是让婆婆烧惯了木炭,她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哪里懂得柴米油盐置办起来的艰难?若是齐书那边并不顺利,钱却早早花光了,那到时候哭的只可能是自己呢!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正因为这二十多两银子不知道是未来半年还是一年、两年的开销,芦花不敢在得过且过的事情上花钱大手大脚。

  芦花沉默了下,道:“娘,上午我去帮香秀家点豆子时,看见她家犁过的地里翻出来许多包谷桩子,其他乡亲的地里面也有呢。这东西大家都不要,任其烂在土里。不若我去捡回来晒干后当柴烧,我看比包谷杆儿还经烧呢。”

  农民收割玉米,包谷掰掉后就将包谷杆子齐地面砍断,拖回去晒干后当柴烧,那埋在土里面的包谷桩因挖起来费时费力,有可能还会崩坏锄头,干脆就任其烂在地里当肥料。但其实经过秋冬短短两季,包谷桩根本没腐烂成泥,反而干枯后有些木质化,同湿润的泥土粘连在一起变成一大块土疙瘩,将土地硬化。

  到了春天,播种前村民会将土地翻松一遍,恰好便那些包谷桩给翻上来了。

  抖落掉上面的泥土,晒干后,就是顶好的柴禾。

  就是收集起来的时候麻烦些,量少,要徒手翻捡一块块土疙瘩,还要用力摔打上面粘着的泥巴,而且一直弯着腰身捡拾,很累人。

  正是因此,连庄稼人都看不上。

  有这功夫,还不如上山打柴,事半功倍。

  可芦花是个女人,不敢一个人上山去,而且她没那力气。再说,也错过季节了。打柴最好是秋冬季节,那时候山上多的是衰草枯木。

  “哦?”冯慧茹听了,眼睛里闪烁一点亮光,高兴,“不偷不抢不要钱,那你多捡些回来,以后尽量不要用他们家的了。不过是点不值钱的柴禾,都这么斤斤计较,真是见钱眼开!”

  芦花低眉,无声地苦笑了下,“好,我没事就去捡。”

  下午香秀没来喊芦花去栽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午那件事情,让小小年纪却成熟懂事的香秀觉得过意不去,所以没来叫她。亦或是因为香秀爹娘为了儿子读书一事不想将她得罪了,所以才没让香秀来叫她。总之,等芦花收拾好了碗筷,又将所有衣服晾晒好,看看时辰差不多该出工下地干活了,却发现对面香秀家大门已上锁,一家子都出门去了。

  有些蔬菜需要移栽,便是将撒播种子育出来的各种蔬菜幼苗,移栽到面积更大的、阳光雨水充足的土里面去以利其生长,比如辣椒、茄子、丝瓜、黄瓜、南瓜等。

  农村人种这些蔬菜主要就是自家吃,所以种的不多,比如南瓜,种上十来颗,房前屋后,差不多就够一家人一个夏季吃了,还有多的,用来喂猪,所以移栽苗子倒也花不了多少工夫。

  芦花看香秀没来喊她,无论是哪种原因,想着自己此刻追到地里,说不定香秀已经把活儿干完了,便算了。

  她背上香秀中午打猪草用的那个大背篓出了门,打算去捡包谷桩。

  春耕的季节,地里到处可见忙着犁地播种的庄稼人。

  土里面翻出来的土疙瘩,好些被村人扔到土沟里,正好方便芦花捡拾。

  碰上正在地里干活儿的乡亲,芦花就打个招呼,人家都叫她随便捡。有的乡亲在地里翻出来去岁没收拾干净的红苕、洋芋,还送给她---算是个惊喜。

  芦花开始还有些生疏和笨拙---搁下背篓,将包谷桩捡拾到一堆儿来抖泥土。抖的时候,两手揪着土疙瘩往地上猛砸。如果土块干燥,这一砸,能把桩桩上的泥巴给摔打掉七七八八。如果土疙瘩有些湿润,她还要用手去掰,挺费劲儿的。

  这方式不仅慢,且她在有些积水的土沟里来来回回走,包谷桩没捡到多少,倒把她一双布鞋沾满了一层层的淤泥黏土,脚上笨重,走路很费劲儿,裤腿也被稀泥巴糊得没眼看。

  后来有位乡亲看不下去了,笑话她:“有舍才有得。牛家村这么多地,哪家地里没有包谷桩?还不够你拣的么?像这种泥巴打不掉又抠不掉的、难收拾的,你就不要了啊。”

  又给她做示范---背篓背背上,一边拣,一边摔打泥土,一边扔进背篓,不走回头路。

  芦花看了,醍醐灌顶。

  有样学样,几块土里的包谷桩捡完,她已俨然是个干农活的好手。

  一个下午,芦花捡了两背篓回家,倾倒在院坝里,铺散开来晾晒,很有成就感。

  此后几天,没事的话,芦花都会下地去捡包谷桩桩,干劲儿十足,不知不觉她竟捡拾了几十多背背篓回来,晒满了香秀家那个百来平的院子,看着能用烧一阵子了。

  只是春耕的时间很短,乡亲们犁完地后就忙着播种。

  播种过后,芦花就没拣的了。

  而且天开始下雨,淅淅沥沥的,绵绵小雨下个不停。

  春雨贵如油。

  播种过后就下雨,正是农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下过雨后,土地面的种子正好享受春雨的滋润,几天便能发芽长起来了。

  只是,这于芦花而言,天气一直阴着,她捡回来的那些包谷桩,原本裹着泥沾着土有些湿润,久久不见太阳,就老晒不干。在这种三不五时下着细雨的春季,只怕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阴干了。

  芦花望着灶膛发愁。

  她试着塞了几个包谷桩进火塘,包谷桩还有些湿气,根本点不着,只捂出来一堆浓烟。

  芦花只得将零星的火星子扑灭了。

  拍掉头发上、身上扑的一层草灰,她走出厨房去透气,正好看见院坝边那丛摇曳的竹子。

  眼睛一亮。

  去年的竹枝只抽出了不多的新叶,虬扎的底部,因为下过几场春雨了,不知何时,竟呼啦啦自地下冒出来十多个竹笋。冲得快的,已长得有近两米高,半截身子下面褐色绒毛的笋壳外衣都已剥落,露出了它们青白的身子。

  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笋壳,芦花记得,香秀给她用其来点过火,特别容易烧起来!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