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大丈夫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7章 神童,与今古之争(2/3)

第77章 神童,与今古之争(2/3)

黑火药 2022-12-22

 “临行之前,我与祖父讨论过这个问题,祖父说,这其实正是我们弘农杨氏目前最大的困境,因为我朝举贤取仕,最重经义,而整个关西地区,今文文学之风尤盛,我杨氏凭家传尚书之学,当称得上是关系学派之魁首,亦当称之位今文学派之魁首。”

 “所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西将门大多都读过我们家的尚书,大多也都是今文学派之人,这些人后来慢慢的容易做都尉、校尉、将军等职,自然与我杨家也就有了这样一份香火情,再加上我家中先贤运气好,多做了几代朝中卿相,对同出身于关西之人多有关照,自然,久而久之的便成了所谓的将门之领袖了,此其一也。”

 “其二,则自然离不开皇权扶持了,直至今日,我大汉的官学其实依旧是今文学派,祖父曾经说过,历代皇帝只要不是蠢蛋,就一定不会听那些关东世家的忽悠去支持古文经学的。”

 “然而古文经学日益做大,整个关东乃至天下,除了朝廷办的官学,天下人愈来愈多的都已经在学古文经学了,即便是关西最顶级的将门之一,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的扶风马氏,也已经开始传授古经,与我等分庭抗礼了,因此,历代皇帝和掌权者一定都会支持我们弘农杨氏,有意抬高我们的地位,祖父的帝师也是这样来的,真若说学问,咱们关西人难道真的能比得上关东人么?”

 “有此两点,这才有了我们杨氏的四世三公,足以和汝南袁氏相提并论的地位。然而一旦面临乱世,凭这两点又如何能够在世间立足呢?”

 “我弘农杨氏之所以能在将门中留下香火情,是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凡在军中能做到军司马以上军职者无有不通经传的,他们都读过我们家的欧阳尚书,寻常的边郡武夫,只靠勇猛杀敌能做到曲长恐怕就已是极限了,而我朝近百年以来,做到将军之位的,又有几个是真的带兵打仗的武夫出身呢?”

 “然而即便我这个稚童也知道,军中真正为国杀贼的人,难道是那些军司马以上的军官么?若是将来这天下礼乐崩坏,一个空有学问的校尉,真的便能争得过一个大字不识,但勇猛会杀人的曲长么?”

 “若将来这天下武夫都不学经了,我弘农杨氏如何还能做这天下将门之首,怕不是人家还要嫌我们这名头碍眼,瞅我们感到厌烦,恼我们多年来挡了他们的升迁之路呢。”

 “至于说君王信赖,恐怕到时候就更靠不住了,如今这党锢之祸闹到这般地步,今上对党人处理起来手段不可谓不狠辣了,然而这党人难道不是一年比一年势大么?明眼人都能看得明白,这党锢,迟早是要解禁的,真要是等天下大乱的时候,君王……恐怕也未必是真君王了,否则又怎么叫礼乐崩坏呢?”

 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说得这杨修口都干了,低头又吨吨吨灌了一大碗茶水,这才放下茶碗羞涩地看着秦宜禄,表示自己已经说完了。

 却也当真是让秦宜禄对这孩子刮目相看。

 虽然他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这杨修说的这些话一定是杨赐或者杨彪教的,至少也是来之前跟他深入地聊过的。

 然而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将这样深奥的一段话复述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是来自杨赐的教授,可这又哪里是寻常孩子能听得懂,记得住的东西?

 再说这杨赐杨彪,明明身处烈火烹油之局中,却能够跳出局外看到杨氏本身身处权势富贵顶峰之下的危局,这其实也很了不起。

 如此的家学家教,倒是也怪不得这弘农杨氏可以传承千年不倒了。

 事实上,这杨修所言其实一点也没错。

 杨氏这个四世三公和袁氏的四世三公其实是不同的,实话实说,其势力远不如汝南袁氏,人家袁氏的四世三公是自己挣来的,你个当皇帝的如果不给,人家说不定就要自己来抢了,而杨氏的四世三公则是皇帝赏的。

 袁家不算党人么?陈藩窦武专权的时期,袁汤就是两人最信任亲近的幕僚,京城中更是早有“事不谐,问文开”的流言,文开就是袁成的表字,也是袁绍法理上的父亲,意思是说,这天下有任何难办的事儿,就去求袁成,袁成一定能替你办了。

 这份权势,至少是天下第三人了吧?那怎么这如此大的党人头子最终还善终了呢?怎么那袁隗和袁逢还都混上了三公之位呢?那怎么两次党锢之祸,袁家全都屁事儿没有呢?

 看他们家的二代就知道了,杨彪还需要亲自当官,按部就班的从议郎往上升,升到九卿才能维持他的政治影响力,而人家袁绍,千方百计的通过守孝守孝再守孝,死活不肯当官,也能够以白身而决天下事,这就是最实在的差距。

 说到底,这其实还是今古文学之争,今文经学派现在真的是干不过古文了啊。

 所谓的今文学派,指的其实是西汉时候所流行的儒学学派,最推崇的是春秋中的公羊学派,拜孔子为万世先师,其实和后世大家所学的儒学都差不多,讲究个家国天下,讲究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个忠孝节义,历朝历代中其实除了东汉,一提起儒家学说想得到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今文学派,这也是大汉的官学。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